我们都知道,消毒柜可以杀灭或清除清洗过的餐具、饮具上残留病原微生物,但如果长期不工作,并且经常把刚清洗过还带水渍,甚至油渍的餐(饮)具放进去,消毒柜子内长期保持潮湿状态,就可能滋生细菌和积满污垢。另外,还可能吸引蟑螂前来安家。因此,消毒柜需要定期进行消毒使用。
有些自行消毒餐(饮)具的餐厅,白天陆陆续续有刚清洗干净的餐(饮)具补充进到消毒柜里,而消毒柜一天却只开启一次消毒,这是不够的。
而是应根据实际情况(如餐具数量、天气情况等)按时消毒,特别是遇到梅雨潮湿的天气,更加要及时进行消毒。另外,在消毒完成后,还要取出放进密封的餐柜里。
我国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三十三条第五款明确规定:“餐具、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,使用前应当洗净、消毒,炊具、用具用后应当洗净,保持清洁。”
但从全国多地抽检的结果看,餐饮单位自消毒餐(饮)具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。例如:
2017、2018年雅安市各餐饮单位(分别40批次、80 批次的自消毒后餐(饮)具)的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显示:大肠菌群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2.5%、33.8%,沙门氏菌则均未检出。
2015-2017年乌鲁木齐市餐饮业共1034 份餐具样品的消毒监测结果显示:合格率 89.36%。虽然每年的监测合格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,但总的合格率仍然处于低水平。
2013-2015 年无锡市160 家餐饮单位抽检的1180件餐具,总合格率为70.4%;大型餐饮店的合格率最高,为 90%,中小型餐饮店的合格率最低,为 61.7%。
一些不良餐厅为了节省经营成本,虽购置了消毒柜(应付有关部门检查)却没有按时消毒,或者只是马虎应付,做做样子。通常有这三种表现:
有些餐厅没有专门人员负责消毒工作,或者员工未能掌握消毒技能,比如不懂如何设置正确的消毒温度和时间,没法根据餐(饮)具材质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消毒方式,比如仿陶瓷(密胺)餐具不耐高温,就不适合放进高温消毒柜里。
比如随意存放消毒后的餐(饮)具,甚至提前摆放在餐台上,或者给消毒后的筷子套上未消毒的纸套,导致消毒后的餐(饮)具重新被尘埃或蚊蝇污染。
虽然我们凭肉眼没法辨别餐厅里的餐具容器是否含有致病菌,但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小细节来辅助判断是否按时消毒。
来到餐厅吃饭的时候,如果发现刚从消毒柜里拿出来的碗筷冰凉冰凉的,并且有明显的水渍、甚至油渍的时候,就可以基本判断这些碗筷没有经过消毒。
当然,不排除一些碗筷是消毒完成有一定时间了,所以摸起来感觉冰凉。但是,碗筷湿漉漉的,甚至有油渍,就不应该了。
因为根据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餐(饮)具》(GB 14934-2016)的规定,餐具、饮具应表面光洁,不得有附着物,不得有油渍、泡沫、异味。
带塑封膜的餐具要注意包装上的信息(如消毒单位名称、消毒日期及有效期、消毒方法等)是否齐全,包装膜是否清洁完整,如果没有,也可能没有按时消毒或卫生不达标。
对于自行消毒餐(饮)具的餐厅,如果平常客流量不小,而消毒柜容量却很小,电源也基本不接通,那么,也有可能做不到餐(饮)具的按时消毒。
另外,我们还可以观察,当有刚清洗干净的餐具放消毒柜后,消毒开关如果未开启,而餐(饮)具需要被用到的时候才被店员拿出来,那么,也基本可以判断消毒柜只是被当成储物柜罢了。